□吴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1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现场吟诵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点赞江苏美景。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又特别谈到,“歌里唱‘太湖美’,多美啊!”“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在总书记的心中,江苏的未来发展图景始终是“绿意盎然”的。
十年来,江苏坚定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这十年,“看得见”的绿色在快速拓展,全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有效增长,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大大提高。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批量回游燕尾港,消失多年的伪虎鲸出现在灌河口,江豚逐浪重现江苏段,桃花水母再现太湖。“看不见”的绿色也在悄然蝶变,从“垃圾围城”变成全省闻名生态镇、电商镇的宿迁市耿车镇,到“腾笼换鸟”实现华丽转身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等,都是江苏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缩影。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如今,一幅山青水绿江苏画卷跃然眼前。
在高质量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江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绿色转型,实践反复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能够互为转换的。十年来,江苏立足生态经济带主战场,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关闭退出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低效的化工生产企业,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空母舰,实现经济价值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目前,全省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十年,江苏百姓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城乡面貌不断提升,“家美”“村美”美美与共,“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的美好图景照进了现实,新鱼米之乡的韵味在生态宜居的空间中彰显。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通过今昔对比深有感慨地讲到:“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 总书记深情表示,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2013到2023,过去的十年,江苏描绘出“如诗如画”的美丽图景。未来的十年,我们充满期待,也信心百倍,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打造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好江苏,谱写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