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倩
支塘镇蒋巷村航拍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就相关内容作出了具体部署。苏州始终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行之路,强调“塑形”和“铸魂”并进、“面子”和“里子”齐抓,推动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局面得以实现。
“宜居”,重在品质,要坚持基础设施更新与人居环境提升并发。统筹谋划镇村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打造镇村协调发展的和谐美图。作为拥有苏州市最大的自然村庄体量的县级市,常熟自2019年起开始启动千村美居工作,以“千村美居”回应百姓关于人居环境、农村住房、道路交通等一系列最关切的需求,以“民之所想”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改进升级。同时,从区位特点、历史底蕴、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各村深挖历史资源、民俗风情、红色故事、乡贤文化和孝爱传统,深耕“一村一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常熟已累计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11个、特色康居乡村1325个。
“宜业”,重在赋能,要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并重。集聚优质人才资源,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苏州结合市场需求,用一轮轮的政策支持、一次次的技能培训、一套套的保障激励,引进了一支支“金种子”外来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支支“头雁型”乡土人才队伍,留下了一批批“千里马”乡村振兴人才。近年来,苏州竞相涌现出以朱赟德为例的“新农人”,他们精耕大国良田,推广农业科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创新链,为传统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动能”,让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焕发新生机。
“和美”,重在治理,要坚持乡村振兴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并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自身素质,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花开常盛”。以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民风向善向好,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引导乡村社会治理有效。作为“全国文明村”的蒋巷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约”出村民自治、“约”出村风民风提升。农民餐厅共享,打造移风易俗新阵地;人居环境自治,搭建除陈去陋新平台;群众广泛参与,营造育文化人新氛围。让老典型在焕发新活力的同时,强化基层协同共治、善治,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推动文明乡风全面提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让我们继续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护航宜居宜业和美农村的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