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含
11月18日,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蘇州下轄昆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分列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七名;在同時發布的2022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中,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分別位居一至四位。
以產業創新集群厚植蘇州制造規模之勢。蘇州制造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在不少領域形成集群化形態,具備一定的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當前,蘇州正全力實施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戰略,向全國“創新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發力。在今年蘇州“新年第一會”上,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目的就是以創新集群為抓手,帶動知識和技術、產業融通,推動產業集群向更高形態轉變。蘇州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方案均已出臺實施,圍繞以上優勢產業,蘇州每個板塊都根據自身特點確立了需要重點打造的2到3個產業創新集群,從而推動實現更高效率的生產要素流動和更高水平的產業發展協同。
以營商“軟環境”造就發展“硬實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蘇州市緊緊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鞏固最佳比較優勢”,努力將蘇州打造成為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在全省率先出臺《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每年7月21日定為“蘇州企業家日”。張家港在全省率先推行產業扶持政策“積分制”管理,出臺136條政策重塑產業扶持通道;太倉市在江蘇全省率先實現工業、房地產項目“拿地即開工”,全省率先實現投資建設“全鏈電子化”;昆山市發布“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若干政策,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持續優化“昆如意”營商環境……蘇州各地在營造優良營商環境上不斷改進,體現了主動對標先進和當好企業“店小二”的親商服務理念。
在城市群、都市圈中探尋融合發展之道。城市群發展對縣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啟發著縣域經濟應融入城市群的發展格局,不斷向以都市圈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靠攏。蘇州積極加強市域統籌和總體謀劃,以“大蘇州”思維推動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蘇州各板塊比照都市圈的功能體系發展,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城建交通等多個領域加強深度融合,從而形成蘇州大市“對內緊密一體、對外鏈接全國全球”的功能格局;同時完善制度體系,優化合理布局,加強與省內特別是周邊城市合作,進一步推動蘇錫常都市圈建設,密切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個沿江板塊與南通等長江以北地區經濟聯系,深度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
蘇州4座“超級縣城”的“霸榜”折射出中小城市極為可觀的發展潛力,充分展現出蘇州發展的強大韌勁。執著自我修煉,志在更高更強,打造縣域發展示范,蘇州必將奮勇向前,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