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胡毓菁 通訊員 談曉慧)為全面回顧、梳理近年來蘇州市、姑蘇區在古城保護與更新方面所做的工作,探索下一步古城保護與更新的方向、路徑,姑蘇區特邀著名作家范小青創作一部以姑蘇古城保護為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歷經一年多時間的采寫創作,該書于近日正式出版。昨天,《家在古城》新書首發暨研討會在姑蘇區桃花塢唐寅故居舉行。來自蘇州本土的作家、評論家以及姑蘇原住民代表,與作者范小青共同分享閱讀感悟。中國作協、省作協的知名文學家代表也通過視頻進行“云交流”。該場研討會通過蘇州日報社引力播App進行視頻直播,現場觀看人數超過25萬人次。
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家是一個人的根。著名小說家范小青出生在蘇州,成長在蘇州,安家在蘇州。她的文學作品總是以家鄉蘇州為背景,有著濃郁的蘇州地域文化特點。為了寫好《家在古城》這部作品,范小青不僅查閱了大量史料,更是以雙腳丈量姑蘇,走遍古城的大街小巷,探尋潘宅等名人故居,并和古城的原住民、建設的親歷者們親切交流,用大量的一手資料,翔實記錄了古城在民生改善、老宅修繕、整體風貌保護等方面的探索。
據悉,《家在古城》全書近40萬字,分為家在古城、前世今生、姑蘇圖卷三個篇章,是一部古城保護的大事記、風情畫、敘事詩。作為范小青的首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也是首次從小說向非虛構寫作的嘗試,《家在古城》得到了文學界的高度評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認為,讓古城既保持傳統風貌又充滿現代活力,既讓外來者嘖嘖贊嘆,又讓生活其間的人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既有面向未來的快速發展,又能夠保護好親切溫暖的家園,這之間的平衡、均衡、協調,是沒有終極答案的實踐過程,是永遠在路上的課題,“《家在古城》寫出這一命題的開放性、實踐性、延續性。嚴肅的思考和溫暖的感情相結合,認真的工作與人間煙火相交織,實踐的成就與未來的愿景相融合,呈現出世代宜居的古城之美。”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汪興國評價:“《家在古城》無疑是江蘇重大題材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獲,不僅為江蘇文學的重大題材創作提供了有價值、有意義的范本,也為中國文學的非虛構寫作增添一枚沉甸甸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