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鳳、王關興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問題及時用手機拍照上傳。
袁秀鳳阿姨與違法建設的當事人事后成為了可以“拉家常”的朋友。
活躍在虞山街道的“虞山老娘舅”成為違法建設拆除工作的“潤滑劑”。
錢振英在社區做調解工作。
“虞山老娘舅”在老新村改造中起了下情上達的作用。
錢振英和虞山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隊員一起做好現場拆違的監督工作。
本報記者 楊海石 攝影報道
常熟市虞山街道轄區內老舊小區較多,區內的違法建設大多形成時間久遠、產權關系復雜,核查處置棘手,在難點案件中,違法建設當事人抵觸情緒較為強烈。針對這一難題,虞山街道自違法建設治理行動開展以來,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虞山老娘舅”違法建設勸導助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其間也發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虞山老娘舅”現有成員60多名,大部分是村、社區的老黨員、老干部。本人基本都是違法建設當事人的街坊鄰居,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威望,他們熱心付出,成為街道整治違法建設的好幫手。
袁秀鳳阿姨是虞山街道清和坊社區的一位老居民,同時也是“虞山老娘舅”中的一員。袁阿姨告訴記者:“開始做老娘舅志愿者純粹是為了幫助鄰居解決困難,鄰居在違建拆除過程中產生矛盾,我就開始做中間人調解,經過我的調解達到了雙方都滿意的效果,自此我就加入了虞山老娘舅的隊伍。”如今經過街道集中違法建設治理行動,清和坊社區原先的斷頭路也通了,巷子也變寬變整潔了,而且還建起了居民議事點,不定期由“虞山老娘舅”召集居民議事,為美麗社區建設建言獻策。
善于聆聽,有一副好脾氣也是“虞山老娘舅”們的看家本領。71歲的王關興老人也是清和坊社區的一名資深“老娘舅”,在違法建設治理行動中,有一戶人家因為違建面積較大且年代久遠,開始配合度很低。虞山街道綜合執法局的執法隊員與“老娘舅”王關興老人多次上門,運用“說理+講法”的方式,耐心細致地做工作,有“老娘舅”居中調節,不僅緩和了現場氣氛,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當事人的想法和訴求,為順利開展工作尋找突破口,最終當事人同意了拆除方案?,F在在原來違建的地方擺上了花盆,種上了綠植,儼然成了小巷里一道綠色風景線。
76歲的錢振英阿姨是虞山街道花園浜社區的一位退休居民,在花園浜路1號樓已經住了30多年。今年年初聽說小區要進行老新村改造,居民們都很開心。但是后來老新村改造方案中要拆除居民違法自建的車庫時,有一部分居民開始不樂意了,一方面這些違建車庫已經存在多年,另外一方面有些居民確實需要車庫用來停放電動車及充電等。錢阿姨作為一名 “虞山老娘舅”不僅第一時間拆除了自家的違建車庫,還積極上門做其他居民的工作。她告訴社區居民,這些車庫拆除后,小區里會建設統一的充電設施,不僅可以滿足居民電瓶車日常充電需求,而且還更安全,小區的道路也更加寬敞了。
正是有了多位活躍在社區里的 “虞山老娘舅”,虞山街道違法建設拆除的通道比以往更加順暢,效率也更高,不僅減少拆違執法成本,有效化解了對立情緒,也為惠民生、聚民心注入了溫情力量,為違法建設治理工作開辟了新思路、新路徑。